銀行轉型成效顯著 經營效益實現質的提升
平安銀行2014年實現凈利潤198.02億元 逆勢增長30.01%
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深交所000001)今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2014年年度報告。2014年,經過變革、創新、轉型、發展,平安銀行在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產品服務、經營效率等方面均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存款增速持續兩年領先同業,利潤快速增長,中間業務取得長足進步,經營效益實現質的提升,已形成了“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特色,“真的不一樣”的品牌形象正逐步深化。
經營業績重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利潤持續快速增長。2014年,該行實現凈利潤198.02億元,同比增長30.01%;撥備前營業利潤412.57億元,同比增長53.69%,撥備前利潤比2012年增長了近一倍。
■資產規模穩步提升。2014年末,該行資產總額21,864.59億元,較年初增長15.58%;各項存款余額15,331.83億元,較年初增加3,161.81億元、增幅25.98%,增量為2013年全年增量的1.6倍;各項貸款(含貼現)余額達10,247.34億元,同比增長20.94%。
■中收占比再創新高。2014年,該行非利息凈收入203.61億元、同比增長77.04%,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22.04%提升至27.74%。
■效益指標持續改善。2014年,該行ROA達0.97%,同比提升0.10個百分點;ROE達16.35%,同比略降0.22個百分點。存貸差、凈利差、凈息差分別同比提升0.54、0.26、0.26個百分點至5.01%、2.40%、2.57%。
■資本充足率達標。2014年末,根據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算,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以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86%、8.64%、8.64%,達到監管要求。
■資產質量保持穩定。201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05.01億元,較年初增長39.25%;不良率1.02%,較年初上升0.13百分點;撥貸比2.06%,較年初上升0.2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0.90%,較年初微降0.16個百分點。
■持續實施網點布局。2014年,該行增加5家分行、214家支行級機構,使得網點增加至43家分行,747家營業機構。
■連續三年實施分紅。以2014年12月31日的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74元(含稅),并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每10股轉增2股。
登錄平安銀行官網www.bank.pingan.com可查閱報告全文。
盈利能力領先市場 資產規模持續增長
2014年,伴隨宏觀經濟下行,銀行業盈利增長普遍放緩,銀行業的發展邁入“新常態”:利率市場化與金融脫媒加速推進,負債端競爭加劇、成本剛性上升,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給銀行傳統模式帶來了沖擊。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平安銀行應勢而變,把業務結構調整、組織架構優化與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主攻方向,調整客戶結構、資產負債結構,創新獲客渠道,深化全面風險管理與依法合規經營;以平安集團綜合金融為支撐,發展互聯網時代的新金融,鍛鑄核心競爭力,各項業務均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
2014年,在銀行業盈利增長普遍放緩的背景下,平安銀行仍實現較快增長。2014年,該行資產總額21,864.59億元,同比增長15.58%;凈利潤198.02億元,同比增長30.01%;撥備前營業利潤412.57億元,同比增長53.69%,撥備前利潤比2012年增長了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提速給銀行傳統業務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平安銀行通過靈活調整負債業務管理政策、引導負債結構優化、平臺獲客等方式,使得存款連續兩年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領先市場。
截至2014年底,該行各項存款余額15,331.83億元,較年初增加3,161.81億元、增幅25.98%,增量為2013年全年增量的1.6倍。
貸款方面,在市場需求收縮,利率回落的環境下,平安銀行充份挖掘客戶貸款需求,加大投放力度,貸款增速、定價均處于市場領先水平,各項貸款(含貼現)余額突破萬億、達10,247.34億元,較年初增長20.94%。
通過資產負債結構優化,控制高成本負債等,2014年,該行存貸差、凈利差、凈息差分別同比提升0.54、0.26、0.26個百分點至5.01%、2.40%、2.57%。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再創新高。2014年,該行非利息凈收入203.61億元、同比增長77.04%,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22.04%提升至27.74%,投行、托管、票據和黃金租賃等業務成為增長的主要驅動。
發展戰略持續推進 商業模式引領創新
在“跳出銀行辦銀行”、“跨界整合”、“融資+融智”、“平臺獲客”、“全產業鏈經營”等貫穿平安銀行的創新思路下,平安銀行推出的眾多融合綜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特色的業務與服務受到了用戶的歡迎與肯定。
“公司、零售、同業、投行”的“四輪驅動”與“專業化、集約化、互聯網金融、綜合金融”四大特色,已經成為該行的核心競爭力。而2013年下半年實施的事業部改革在一年半的時間里顯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得該行的專業優勢逐步顯現。
平安銀行傳統強勢業務貿易融資通過聯盟獲客及不斷升級創新產品在業界再次領先,全年授信余額4,432億元,較年初增長20%;貿易融資年發放額9,498億元,同比增長16%;貿易融資國際結算量1,465億美元,同比增長50%;結售匯量564億美元,同比增長26%;貿易融資不良率0.32%,持續維持在較低水平。“金橙保理商俱樂部”已吸納會員190余家,占全國商業保理公司數量一半以上;“商業保理云平臺”上線保理商客戶261戶,平臺累計結算量122億元。
2014年,對公條線全力打造的互聯網門戶“橙e網”,將產品研發、平臺建設與新業務拓展融為一體,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截至2014年底,“橙e網”注冊客戶近22萬戶,以“橙e網”為中心的各項公司網絡金融業務發展迅速,新增日均存款1,323億元,總收入超過65億元。
在零售互聯網門戶方面,借助集團綜合金融優勢,通過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O2O等創新業務模式的探索,以“口袋銀行”和“平安橙子”為主要的移動入口,打造“客戶資源整合、業務整合、數據挖掘及在線銷售導向”的互聯網經營平臺。截至報告期末,個人網銀客戶數734萬,手機銀行客戶數達540萬。
事業部方面,早期成立的事業部均開始顯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交通金融事業部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資產負債規模持續增長,存款余額771億元,管理資產余額1,277億元。
地產金融事業部存款余額398億元,貸款余額712億元,管理資產余額1,446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9億元、撥備前利潤29億元。
能源礦產金融事業部存款余額393億元,貸款余額498億元,管理資產規模1,514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撥備前利潤15億元。
小企業金融事業部管理的貸款余額1,091億元,較年初增長25%。貸貸平安商務卡持續快速增長,2014年末客戶數80萬戶、同比增長128%;授信客戶數18萬戶、授信余額 654億元;貸貸卡存款余額165億元、貸款余額超過448億元,分別增長203%和646%。
在2014年底成立的現代物流事業部及現代農業事業部均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通過與政府、協會、企業的深度合作,業績取得開門紅。
加大撥備及清收力度 提高風險抵御能力
2014年,國家經濟增速略為放緩,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深入推進,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經營不暢、利潤下滑、融資困難等問題。一方面經濟轉型要求銀行反哺實體經濟、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壓縮銀行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經濟減速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經營壓力增大。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整個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承受了來自產業轉型和經濟減速的雙重壓力,也使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201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05.01億元,同比增長39.25%;不良率1.02%,上升0.13百分點;撥貸比2.06%,上升0.27個百分點。同時,關注類貸款有所增長,但整體不良率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分析,逾期貸款主要集中在上海鋼貿、杭寧溫地區民營中小企業、小微聯保互保貸款及山東兩高一剩行業等。不過,該行新增逾期貸款大部分有抵押品,并已分類制定清收和重組轉化方案,截至目前整體風險可控。
從行業劃分來看,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零售貸款(含信用卡)、商業和制造業,其余行業不良率較低。其中零售貸款(含信用卡)不良增加較快,主要是銀行主動進行了資產結構調整,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增加了信用卡、汽融、新一貸、經營性貸款等收益較高的產品。
平安銀行已不斷加大撥備及清收化解力度,提高風險抵御能力。2014年全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50.11億元,同比增長117.87%;撥貸比2.06%,撥備覆蓋率200.90%。同時,2014年清收業績良好,全年清收不良資產總額33.25億元,其中信貸資產(貸款本金)30.81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7.39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23.42億元;收回額中87.62%為現金收回,其余為以物抵債等方式收回。
截至2014年末,平安銀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中,按平臺管理的貸款余額158.16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為1.54%,平臺貸款質量良好,目前無不良貸款。
面對更具挑戰的2015年,平安銀行表示:2015年是銀行確立未來發展趨勢的關鍵期,更是銀行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二梯隊目標邁進的突破期,銀行將繼續堅持“變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圍繞“快增長、調結構、推創新、做主流、控風險、強管理”的經營策略,以“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四大特色為抓手,以橙e網、行E通、金橙俱樂部、口袋銀行、直通銀行等平臺戰略為支撐,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加快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加大跨界業務整合,深耕產業鏈金融,不斷轉變風險理念,強化風險管控措施,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各項業務健康、快速發展。